初步研究与正畸治疗相关的医源性损伤
[摘要]目的:回顾正畸治疗和正畸治疗后的各种医疗损伤,分析其临床原因,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1999年7月收集:~2003年5月,作者诊断和治疗1000例固定正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检查,建立病例档案,参照治疗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健康状况,将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新出现的症状、体征或原症状体征明显加重的列为阳性。结果:检测到的各种医源性损害有:1、牙龋和釉质脱矿: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逆性,与医生的健康习惯、牙釉质量和正畸粘结临床操作有关;2、牙龈炎和牙龈增生:治疗中可逆性损伤;3、食物嵌塞:常见于成人拔牙病例;4、牙龈退缩:与成人牙周状况密切相关;5、牙齿松动:先天性畸形牙齿、牙根短、牙根吸收不规则、牙周炎有深牙周袋的不可逆牙齿松动;6、颞颌关节症状:多属于治疗某一阶段的临时并发症。讨论:大多数医源性损害是基于治疗环境、病人自身状况等客观因素。讨论:大多数医源性损害是基于治疗环境、患者自身状况等客观因素。正畸医生在治疗前必须充分预测这些损害的严重程度,并履行告知患者的必要义务。预防和减少正畸医源性损害的关键是严格的治疗前检查,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矫正设计。
通过对错牙合固定正畸技术 矫正畸形达到改善美观、协调颅面软硬组织关系、恢复口颌系统功能的目的。但任何治疗方法都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变化,在形式、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表现不同,也可称为副作用、并发症等。本文针对正畸治疗前不存在的不良损伤,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或;治疗前存在的不良损伤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正畸医源性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1999年7月~2003年5月,作者在宁波海曙口腔医院正畸科诊治了1000例固定正畸病例,分为儿童组(100~18岁)755例,其中拔牙矫正425例,成人组(18岁以上)245例,拔牙矫正182例。
1.2 观察方法:根据主诉、病史、治疗前、中、后的临床询问和检查,建立病例档案,根据治疗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健康状况,将治疗中和后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列为阳性。
2 结果
检出的各种医源性损害如下(检出率及分组见表):
2.1 牙齿表面龋齿和脱矿:表现为牙釉质在托槽粘结区和牙龈边缘呈斑块或带索深度不同的脱矿腐蚀痕迹。
2.2 牙龈炎及牙龈增生:牙龈充血红肿,牙龈乳头增生肥大,诊断易出血。
2.3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和牙齿胀痛多发生在磨牙区。
2.4 牙龈退缩:临床牙冠变长,牙龈乳头萎缩,牙间三角形间隙。
2.5 牙齿松动:出现ⅡO以上松动牙。
2.6 关节症状:包括关节弹响、关节运动障碍、关节疼痛等。
表 各类正畸医源性损伤检出率(百分比)
成立实验室研究
攻克核心技术难关
以球面为主体的自锁托槽发布
止动牵引系统入选百大专利